提倡关心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思潮和理论,在人类文明进程中起过积极作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道主义作为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君权)、反宗教(神道)的理论武器,以人文主义形式出现在政治、哲学、艺术等领域。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在《人权宣言》中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将其原则进一步具体化。人道主义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蒙田、薄伽丘、达芬·奇、拉伯雷等。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人道主义成为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重要思想武器。而人道主义也一直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精神血脉,为众多作家所追寻。巴金的人道主义思想直接源于其封建旧家庭的生活环境并深受“五四”运动影响,经历了由爱一切人到憎恨摧残爱的社会现实再到鼓吹完美人性及人类之爱社会这样一个清晰的逻辑过程。人道主义是巴金接受其他思想影响的基础,制约了其思想的发展,并决定了其整个创作倾向。从其处女作《灭亡》一直到压卷之作《随想录》,真诚的人道主义关怀一直是巴金作品的一个基本主题,也是其深厚的艺术魅力所在,而众多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艺术典型则更加说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