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派系指居住在京津一带的文学工作者所形成的文学流派。他们文学趣味相投,阵容庞大,所涉领域宽广,从20年代到抗战胜利后均有发展。朱光潜之于美学,李健吾之于鉴赏式批评和戏剧创作,何其芳、卡之琳之于诗文等皆为其专长。沙龙及报纸副刊为其主要活动阵地。当时梁思成、林徽因之沙龙,朱自清、朱光潜之读诗会,沈从文、萧乾之《大公报·文艺副刊》均名噪一时。废名、沈从文为其砥柱作家。该派追求古典式的和谐,浪漫式的超越,崇尚以艺术美来抗衡、改造丑的文学旨趣。巴金以沈从文为桥梁与该派有密切联系。为反对该派的贵族氛围,他与该派的许多成员发生过冲突、争论。主要有:1934年,因在《文学季刊》上讽刺印象式批评家而与郑振铎的冲突;因短篇小说《沉落》讽刺周作人式的风气和倾向而与沈从文发生的争论;1935年,与马宗融对王了一(王力)误译文章的夹攻;与批评家常风关于《爱情的三部曲》的争论;1936年,与朱光潜关于“眼泪文学”的争端。这些争端纯属文坛上不同艺术观和人生观的争论,不涉及主义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