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说“家即社会的‘缩影’”,是情节典型化的一条原则。原为社会性观点,最早由安那其主义者正式提出,巴枯宁认为“在公社中占优势的也就是在家庭中占优势的同一种宗法制度的原则”,克鲁泡特金也持有类似的见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此做了深刻的分析,认为专制制度及封建家族制度都产生于土地私有制度。后来,以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为中心来反映现实生活成为中外文学史上相当普遍的现象。巴金接受了该观点,认为“家”与“社会”都是按同一方式、同一创作原则组织起来的,因此,写“家”就是写“社会”,家可以作为社会的缩影。《激流三部曲》较成功地运用了该原则。巴金在《家》《关于〈家〉》等文章中指出,“高老太爷就是封建统治的君主。他还有整个封建礼教作他的理论根据”,“他(它)们必然地走上崩溃的路,走到它自己亲手掘的墓穴”。高氏家族发展、灭亡的历史,高氏家族内部的“一切的反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旧中国的整个社会的动态,反映出当时时代的某些本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