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深受希伯来·基督教文化影响的文学类型。基督教文化不仅孕育了丰富的西方浪漫文学,而且建构了西方文化的重要体系,乃至成为西方文明的一大渊源。从中世纪前期但丁的《神曲》到文艺复兴时期薄伽丘的《十日谈》、弥尔顿的《失乐园》《复乐园》,以及随后18世纪歌德的《浮士德》等,都交织着丰富的《圣经》故事,是希伯来·基督教文化的结晶。甚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现代派文学——象征主义,乔伊斯、叶芝、艾略特等作家的作品,也可归为基督教文学类型。“五四”时期,以张扬主体意识、突出崇尚自我个性为标志的浪漫文学集中体现了基督教文学中的平等博爱、至上人格精神。创造社、文学研究会作家都创造了该类型的文学作品。基督教教义影响了巴金的思想及其创作,但巴金对它的态度是矛盾的。巴金认为基督教义的合理内核在于“爱”和“人道主义”,但基督教义并非都合理,教义要有生命力,必须要富于同情心和爱心,富于牺牲精神和身体力行的基督传教士去实践。从创作形式来看,巴金早期的创作表现出了对《圣经》文学某些特点的模仿,如语词和情节的模仿;从作品的内容来看,基督教义对巴金的影响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而最直接的影响则是引《圣经》原文以增强文章的哲理味;就具体作品而言,《灭亡》中杜大心的性格是以反基督教义来实现的;《憩园》对人物性格的处理则遵循了基督教义的宽恕原则;《家》则反映并批判了“受苦是人生的一个基本方面”等“勿抗恶”教义;《火》三部曲中的第三部《田惠世》则是一部集中描写宗教者生活的作品,用巴金自己的话来说,“在这本小书中,我想写一个宗教者的生与死,我还写一个宗教者和一个非宗教者间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巴金的基督教文学主要吸收了教义中的博爱、牺牲精神,但从根本上说,巴金是一个无神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