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中文系三年级巴金创作研究小组著,原载《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报》1959年第2期。本文虽然肯定了巴金的创作是想使读者看到“黎明中国的希望”,但作者认为,由于无政府主义作祟,巴金并没有实现自己的创作愿望。文章认为,第一部写一群爱国青年知识分子的抗日救亡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第二部虽有些值得肯定之处,但却有“比第一部更为严重的问题”,夸大了青年知识分子在抗战中的作用,没有写出抗战的主流;第三部则是“一部政治倾向很强的反现实主义的作品”,主人公田惠世也是“彻头彻尾的资产阶级的反动货色”。本文对巴金创作的批评是错误的,明显地受到了当时的政治气候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