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永年著,原载1948年5月20日《文艺工作》第1号。本文分析了作品的悲剧意义,认为这是“善良的人缺少互相的了解,加上生活的煎熬所逼成无可救药的悲剧”。作者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认为作品中的人物与陀思妥益夫斯基的人物不同的是,尽管他们在被压迫、奚落、摧残,但他们内心仍充满了愤怒和不平,甚至见诸行动(如曾树生)。本文肯定了曾树生的离家出走的反抗意义,并认为她追求的不是豪华的物质生活而是精神的幸福自由。而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作者认为“产生汪文宣的时代并没有随汪文宣的死亡而死亡”,并期盼巴金写出“一些愉快的故事,让我们幸福的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