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人、学者。原名洪骍,后改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生于上海。1910年起留美,曾师从杜威。1917年初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同年回国,任北大教授,参加《新青年》编务,积极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及文学革命运动。1922年创办《努力周报》。1923年1月创办《国学季刊》,12月与徐志摩等组织新月社。1924年与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1927年春与徐志摩等在上海开办新月书店。1928年任中国公学校长兼文理学院院长,参与创办《新月》月刊。1931年任北大教授。1933年5月参与创办《独立评论》。1938年任国民党政府驻美大使。1942年改任行政院高等顾问。1945年任国民党政府出席联合国大会代表。1946年回国,任北大校长,并被选为国民党“国民大会”主席团主席。1949年被聘为国民党政府总统府资政,并赴美活动。1958年到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著有诗集《尝试集》、论著《胡适文存》12卷、《中国哲学史大纲》(上、中卷)、《国语文学史》《中国章回小说考证》等。1986年台北远流出版社出版了37卷本《胡适作品集》。老舍在《文学概论讲义》中述及新文学运动时曾引述了他的“八不主义”,又在论及“风格便是人格的表现”时引述了他关于《红楼梦》《儒林外史》和《儿女英雄传》的论述,在谈到诗必有形式时也举他的诗为例。又在《〈天书代存〉序》中提到他的《胡适文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