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小说。1927年3月至1928年8月作。1929年1月至4月连载于《小说月报》20卷1号至4号,同年10月上海开明书店初版,为“微明丛书”之一;1953年5月上海平明出版社重排新版,为“文学丛书”之一。曾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3月版《巴金文集》第1卷。现存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巴金全集》第4卷。巴金成名之作。以1925年军阀孙传芳统治下的上海为背景,以杜大心的革命活动与灭亡为中心,描写了反动军阀残酷镇压工人运动、屠杀革命群众的黑暗现实,歌颂了革命党人热忱的革命精神和实际的革命行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封建军阀统治重压下劳动人民的不幸遭遇,但也流露了最先起来反抗的人一定会灭亡的虚无思想,因而作品弥漫着浓重的感伤气氛。小说以抒情的笔调多方面地展示了杜大心强烈憎恨黑暗社会,立志献身革命的精神,刻画他爱憎分明的性格特征,也历史地再现了杜大心等人由于没有找到正确革命道路的苦闷与悲哀,表现他在反抗中所带有的无政府主义色彩。小说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对话、日记,并穿插梦境与幻觉的描写,展示了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刻画了他的思想面貌。作品感情炽热,语言清丽流畅,议论中不乏充满人生哲理的格言和警句。由于作者一开始并非认真地当作小说来写,所以结构不够严谨,有些章节游离于主题之外。作品问世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叶圣陶在小说问世的当年就指出:《灭亡》“在今年的文坛上很引起读者的注意,也极博得批评者的好感”,并认为它“将来当更有受到热烈的评赞的机会”(《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