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小说,《爱情的三部曲》之二。写于1931年冬至1932年夏。初载1932年1月至6月南京《文艺月刊》第3卷第1期至第6期。1933年1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初版,为“良友文学丛书”第3种。1938年11月上海开明书店重排新版。曾编入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6年4月版《爱情的三部曲》、上海平明出版社1953年5月版《雾·雨·电》、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6年4月版《雾·雨·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4月版《巴金文集》第3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7月版《巴金选集》第4卷。现存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巴金全集》第6卷。讲述知识分子吴仁民的一段爱情故事。在革命低潮时他远离革命斗争,颓废消沉,忧郁孤独,把生命消磨于与郑玉雯、熊智君的爱情纠葛之中,沉湎于爱情的悲喜剧里,当他经历了爱情波折,认识到此路不通之后,又怀着对黑暗现实强烈不满的心情,再次投身革命斗争。作品着重刻画吴仁民粗暴浮躁的性格特征,并多方面地挖掘了造成这种性格的社会原因,批判知识分子在革命斗争中的动摇性和软弱性,表现了有志于改变社会现实的青年必须放弃个人享乐,投身艰苦斗争的思想主题。作品还通过对陈真、高志元、方亚丹等人不同经历的描写,较为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流露了对白色恐怖的强烈不满。人物个性特征鲜明,紧扣人物心理的景物描写引人入胜;曲折的情节、纷繁的色彩以及主人公忧郁感伤的思绪使作品带上了浪漫主义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