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人物网

最好的人物资料网站

干预生活

    1956年,中国作协第二次理事会扩大会议提出的口号。该口号倡导作家的主人翁地位,要求他们揭露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和阴暗面,抨击腐朽、落后事物以鼓舞人们的斗志,推动历史前进。其代表作为刘宾雁之特写《在桥梁工地上》、王蒙之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该类作品打破了当时只准“歌颂”,不准“暴露”的禁区,大胆地揭露和批判了官僚主义、教条主义,在当时产生了强烈反响。但这些作品在“反右”斗争中被打成“毒草”。“文革”后,文艺界对该口号仍存有不同理解。巴金的态度表现在《一颗燃烧的心》《向读者讲的心里话》《总结卅年来文艺工作经验座谈会情况》《我的希望》等文章中。他反对一味歌功颂德、粉饰生活的虚假的脱离生活实际的文学,认为自己“也是主张‘干预生活’的”,但干预生活“并非只揭露阴暗的东西,而是要对生活有所推动”。巴金还指出,“作家应该独立思考,作家不是传声筒,不是应声虫”,他们干预生活“应该由作家自己来选择,不应该领导来安排”,只要不违背党制订的政治路线,“敢想,敢写,都是可以的,而且应当受到鼓励”。巴金的观点对于重新认识17年文艺有重要意义。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