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人物网

最好的人物资料网站

恐怖主义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盛行于欧美的社会思潮。该思潮与无政府主义关系密切,主张采取报复、暗杀等手段反对专制统治。该思潮在20世纪初涌进中国,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一定影响,许多作家都曾描写过恐怖主义活动,比较著名者如蒋光慈的一些作品就反映了“四一二”事件后一部分革命者“左”倾冒险主义的情绪,老舍的《离婚》《赵子曰》《四世同堂》等亦有相当的恐怖主义色彩。巴金反映恐怖主义最为深刻也最为复杂。他对恐怖主义做过仔细研究,其著作《灭亡》《死去的太阳》《爱情的三部曲》《火》等都塑造了恐怖主义者的典型,并由此形成了两类群像,即“一命报一命者”的复仇型(如《火》第三部中的朱素贞)和“以死报死”型(如《爱情的三部曲》里的敏)。这些形象反映了“恐怖主义者不得不放,不得不掷的苦衷”,同时也表明了巴金思想的矛盾:在理智上反对恐怖主义,但在感情上又盲目地同情和信仰恐怖主义者表现出来的英雄主义与自我牺牲精神,并原谅他们给革命事业带来的危害性。恐怖主义对巴金的文学创作影响是复杂的,这在其创作早期较为明显。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