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文淑是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火》中一个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青年知识女性。她出身于一个商人家庭,在全民抗战的号召下,中学尚未毕业,就不顾父亲的阻挠,到上海战地医院去做护理工作。她怀着一种感恩的心情为伤员们唱歌,为他们揩去痛苦的泪痕。在上海局势十分危急的时刻,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为国为民献身的精神,鼓舞着她参加了青年救亡团,后来又同她的好友周欣一起加入了战地工作团,到前线为战士们演出。因为得不到家人的支持,她便偷偷地离开母亲到朋友周欣家里换上军装出发,当时只有19岁。她说:“我知道在这个大时代中,我们不应该看重个人的情感。我们要参加民族解放的神圣战争。我们要贡献出我们的一切……我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战士。”冯文淑和周欣是两个在思想性格和志趣上有很多类似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她们热情洋溢地在团体里生活和工作。冯文淑是战地工作团的娇儿,热情、活泼、坦率,浑身洋溢着青春的气息。战地工作团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不仅排练节目时要克服种种困难,而且有时演出甚至吃不上饭,喝不上水。她们住在碉堡里,有病的同志得不到应有的治疗,随军转移时,不仅长途跋涉,在野外露宿,而且随时都有牺牲的危险,敌人的飞机经常俯冲扫射。但是她们从不叫苦,非常乐观。正如冯文淑顺口溜出的: “天当帐,石当床,盖着月光最舒服。”她虽然远离家乡和父母,却并不寂寞和孤独。她与同志们一起紧张地工作着,相互关心,团结友爱,像一个“家”一样,生活得非常充实。当战地工作团要随军向大别山作战略转移时,人民群众对他们恋恋不舍的情景,生动地反映了他们与老百姓之间那纯朴深挚的感情。在《火》的第三部中,冯文淑作为次要人物,在与主人公田惠世的联系中展开了自己的活动。当她的好朋友朱素贞(西南联大学生)同刘波结婚,并离开昆明以后,她决定走朱素贞的道路,投奔抗战圣地延安。冯文淑是个贯串抗战三部曲始终的重要人物,作者通过对这个知识女性在抗战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性格发展过程的描绘,歌颂了爱国青年冲破家庭的阻挠,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爱国热情和献身精神,为当时的进步青年树立了榜样,指明了继续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