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文宣是巴金长篇小说《寒夜》中的男主人公。他是一个心地善良,性格懦弱的普通知识分子形象。年青时曾在上海某大学读教育系,“满脑子里都是理想”,而且富有反抗斗争精神。在婚姻问题上,他不顾母亲的反对,毅然同曾树生恋爱结合。抗日战争爆发后,国统区黑暗的社会现实、婆媳不和的家庭环境使他的思想性格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维持一家老少三代4口人的生活,他只好到一家半官半商的图书公司当校对。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他在公司里规规矩矩,不敢说一句话,不敢偷片刻懒,整天忙忙碌碌地校对文稿。同事们瞧不起他,刻薄成性的主任、科长不时地打量他,使他毛骨悚然,似乎在鞭策他走向死亡。后来他患了肺病,但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他依然带病去公司上班。在家里,他既爱惜母亲,又同情妻子。然而,母亲和妻子却是一见面就争吵,谁都不肯让步。他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却无法调解她们之间的矛盾。结果母亲和妻子都说他是一个“没出息”、“不中用”的“老好人”。文宣虽然懦弱,但他却并非麻木不仁。他对周围的黑暗现实极为不满。当他校对一本国民党要人所写的为政府歌功颂德的书稿时,他不禁从心底里发出“谎话!谎话!”的无声抗议。面对主任、科长的欺侮,他常愤愤地想: “他们连文章都做不通,我还怕他们。”当他的妻子去兰州之后,他在心里不平地呼喊着:“为什么一切灾难全落到我的头上?为什么单单要惩罚我一个人?我究竟做过了什么错事?”儿子小宣上学,已经交了两万多块钱,还要他补交3200元,他愤怒地小声骂道: “学校又不是商店,只晓得要钱怎么成!中国就靠那班人办教育,所以有这种结果!”他清醒地认识到,“这个世界没有我们生活的地方”,“这个年头,人是最不值钱的,尤其是我们这些良心没有丧尽的读书人……”后来,汪文宣病情日益加重,公司将他辞退了。就在人们欢庆抗战胜利的时刻,贫病交迫中的汪文宣含冤去世。临死他的眼睛还半睁着,口张开,好像还在向谁要求“公平”。社会的黑暗腐败,自身的性格弱点,是造成汪文宣悲剧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作品通过汪文宣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有力地控诉了那个为金钱和势力所操纵的黑暗社会,揭露了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战给下层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巴金说:“造成汪文宣家庭悲剧的主犯是蒋介石国民党,是这个反动政权的统治。”(《谈〈寒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