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家。生于福井县。8岁时被送到相国寺当徒弟,后逃出,靠半工半读上完中学,肄业于立命馆大学国文专业。从事过送报、卖药、编辑等三十几种职业,熟悉日本下层社会的生活。长篇小说《雾和影》《饥饿海峡》等反映了社会逼人走上犯罪道路的心路历程。《红花的故事》塑造了手工业者的形象。短篇小说《棺材》控诉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长篇传记体小说《古河力作的生涯》写了一个花匠的悲惨遭遇。短篇小说《西阵之蝶》《越前竹偶》写的都是含冤而死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妇女形象。还写了一些以僧侣为题材的作品,代表作《雁寺》揭露了僧侣生活的糜烂。水上勉和巴金是多年的朋友,水上勉说: “是文学艺术的力量把我们联结在一起的。”1963年巴金率中国作家代表团到东京访问时,曾到水上勉府中拜望,他们愉快地谈了南宗六祖慧能的故事。“文革”期间,水上勉很关心巴金等人的命运,使巴金很感动,后来在一次招待会上,巴金说:“当中国作家由于种种原因保持沉默的时候,日本作家井上靖先生、水上勉先生和开高健先生却先后站出来为他们的中国朋友鸣冤叫屈……我从日本作家那里学到了交朋友,爱护朋友的道理。”1978年巴金到北京开会,去北京饭店探望正在北京访问的水上勉和井上靖先生,畅谈了一个晚上。1980年巴金访问东京,二人对谈艺术观和文学生活,谈了整整一上午。1983年水上勉访问成都,到过巴金的老家,对巴金讲了一些老家的情况,并写了《寻访巴金故居》寄给巴金,使得巴金想起了自己的故乡,遂作文《我的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