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周祖式,笔名吴疑、荀寰。安徽旌德人,生于南京。1933年入上海光华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开始写诗和小说。1936年在上海和田间等编辑出版《文学丛报》,受到鲁迅的热情支持。刊物被禁后,又编辑出版《人民文学》。参加欧阳山主编的《小说家》,任编辑。1936年在以鲁迅先生为首发起的文学工作者宣言上签名,提出对当时形势的看法和文学主张。1938年在延安编辑《文艺突击》,任边区文学顾问委员会主任。次年赴晋察冀边区,做文艺宣传工作。1944年任重庆中国共产党机关杂志《群众》半月刊编辑,1945年任《新华日报》、新华社特派员,赴各地做视察调处工作,写了不少通讯报告。1946年任中共南方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副书记。1947年在香港主编《北方文丛》,介绍解放区的文艺作品。与茅盾、楼适夷等合编《小说月报》。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统战部秘书长、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宣传部副部长、中共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党组成员、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副会长、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副秘书长、文化部副部长等职。多次率领文化代表团、艺术团出国访问,为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文化交流作了不少工作。1957年参加编辑《收获》双月刊。写有小说、诗歌、戏剧、报告文学、评论、杂文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其中主要有中、短篇小说和报告集《山谷里的青春》、长篇小说《白求恩大夫》《燕宿崖》《西流水的孩子们》《上海的早晨》、话剧《子弟兵》、杂文集《北望楼杂文》、评论集《新的起点》、散文集《东南亚散记》《火炬》《夜行集》《歼灭》《高原短曲》《春荒》等。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在“文革”中受到批判,1989年被改编拍摄成电视连续剧,很有影响。作品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近年出版有6卷本《长城万里图》(《南京的陷落》《长江还在奔腾》《逆流与暗流》《太平洋的拂晓》《黎明前的夜色》《雾重庆》)。1957年1月初,巴金、周而复、孔罗荪等在靳以家相聚,商谈《收获》创刊事务。1957年8、9月间,周而复出席上海市第二届人代会二次会议,会上,与巴金、柯灵、靳以、郭绍虞等作了联合书面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