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新是《激流三部曲》中作者花费笔墨最多,塑造得最丰满最感人的一个艺术典型。觉新生活在新旧交替的历史时代,他不但受到了封建礼教的长期毒害,而且也接受了“五四”新思潮的影响。在封建大家庭新旧两种思想两种势力的矛盾冲突中,觉新作为高公馆里的“长房长孙”,虽然有不自觉维护旧礼教、旧制度的一面,但就其主导方面来说,他依然是一个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委屈忍受,懦弱顺从是其思想性格的基本特征。正是这一性格弱点导致了他在事业和爱情上的一系列悲剧。中学毕业后,他本来打算再到北京或上海的名牌大学去深造,还想到法国去留学。然而爷爷和父亲的一句话便毁灭了他的人生理想,他被迫到一家拥有自己股金的实业公司去做事,并与自己并不了解的李瑞珏结婚,他与梅表妹的爱情因此遭到破坏。梅被迫按照母亲的意旨嫁到外地,结果不到一年即抑郁成病,吐血而死。后来,觉新总算从妻子瑞珏和儿子海臣身上得到了一点小家庭的抚慰,可是不幸的灾难又接踵而至。瑞珏被强迫到城外去分娩,结果因难产得不到及时的救助而死亡,海臣则在次年春天因患脑膜炎而夭折。在这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沉重打击面前,蕙表妹的关怀和体贴使觉新又一次感受到了爱情的温暖。想不到蕙表妹又被舅父周伯涛许给了郑家。不久,蕙表妹再次被封建包办婚姻送上了死亡的道路。觉新的希望也又一次随之破灭。作者正是通过这一系列悲惨遭遇的真实描写,深刻揭示了造成觉新等人一系列悲剧的社会根源和内在原因。懦弱顺从虽然是觉新思想性格的基本特征,但他并没有完全失掉反抗性格。他对封建势力的反抗,同他的思想性格一样,也经历了一个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在每次新旧两种思想、两种势力激烈斗争的开初阶段,他往往总是从封建传统观念出发,首先顺从长辈们的意志,这在客观上即产生了维护旧制度旧礼教的作用。但是,当他受到觉慧、觉民的严厉批评,在现实生活中碰了钉子,特别是得到血的沉痛教训之后,他的思想认识和态度往往又有所转变,最终还是站到了民主力量一边,对叛逆者表现出有力的支持。这在觉慧出走、觉民抗婚、淑英离家逃婚、淑华上学堂等一系列问题上都表现得非常清楚。巴金在《春》中明确指出,觉新“自然不会站在克明们的一边,他不会诚心乐意地拥护旧传统,拥护旧礼教,在他的心里也还潜伏着对于‘新的路’的憧憬”。他在《谈〈春〉》一文中还指出:“我能够描写觉新,只是因为我熟悉这个人,我对他有感情。我为他花了那么多的笔墨,也无非是想通过这个人物来鞭挞旧制度。”总之,觉新是巴金贡献给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不可多得的艺术典型,他的悲惨遭遇有力地揭露和控诉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吃人罪恶,同时也是对“作揖哲学”和“不抵抗主义”的批判和否定。觉新的转变启发人们,只有同封建传统观念作彻底的决裂,才能获得美好的未来和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