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作家。字世源,号梅盦。湖北黄陂人。1933年开始发表诗、小说、散文等。1935年任《时代日报》副刊编辑。“七七”事变后,在武汉加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胡风主编的《七月》及巴金、靳以主编的《文丛》上发表散文。1938年参加文化工作团和上海救亡演剧队。后经巴金介绍到互生书店工作。这时期写了大量充满爱国激情的散文,如《地之子》《火城》、短篇小说《长夜》《那个害臊的家伙》《门》《黑影》和中篇小说《新路》等,发表在巴金、靳以主编的《文丛》、冯雪峰编的《抗战文艺》等刊物上。1940年,与巴金、靳以等人筹建文化生活出版社,先后在重庆、汉口、上海任经理,兼管编辑、校对。出版散文集《金的故事》《怀土集》。1946年后,主编《武汉时报》副刊和《大同日报》副刊《新文艺》,为重庆建国书店编“建国文艺丛书”等。40年代后期,忙于文化生活出版社的编校业务,出版散文集《跫音》《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1950年至1954年,任中南新闻出版局出版处秘书兼审评科负责人,后任武汉新闻出版处出版组组长、湖北省文化局出版组组长。1956年底,任文艺月刊《桥》编辑部副主编。同年参加中国作家协会武汉分会。这期间发表散文《渔港及其他》《黄石行》等。1957年因发表杂文《鸣放杂感》,被错划为右派。1980年出版中篇小说《李白外传》。1938年冬,巴金和文学青年田一文相识,鼓励他参加上海救亡演剧队去南洋,临别时赠西装上衣一件以御寒。1941年在四川,二人住在一起,巴金常听田一文讲战地服务团的情况,于是有了写《火》第二部的念头。《火》第二部初稿写好后,巴金将原稿给田一文看,并听取修改意见。1948年1月,田一文全家来上海,巴金安排他担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襄理兼管理编辑工作。12月田一文辞职,巴金代他校完未完成的稿子。后来二人保持书信往来,巴金继续关心和指导田一文的写作。1989年田一文作《我忆巴金》,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