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鲁迅于1924年1月1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附中校友会上的讲演,最初发表在附中《校友会刊》第1期,同年12月27日经作者校正转载《京报副刊》第21号,后收入《坟》。在这篇讲演里,鲁迅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从文学创作的角度,阐释了天才产生的条件: “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着重分析了扼杀和压抑人的才能健康发展的不良风气: 一是“整理国故”,二是 “崇拜创作”。这其实是对胡适等人引诱青年 “钻古纸堆” 的批判,和对有些人重视创作而轻视翻译的批评。此外,鲁迅对“在嫩苗的地上驰马”的“恶意的批评家”,也给以批评,认为 “幼稚对于老成,有如孩子对于老人,决没有什么耻辱”。他号召人们 “收纳新潮,脱离旧套,能够容纳,了解那将来产生的天才”。
未有天才之前
- 上一篇: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
- 下一篇:写于深夜里